一切源于神的恩典

桐庐乡村旅游串起童年老家回忆

分享到:
点击次数:2764 更新时间:2018年04月12日21:24:48 打印此页 关闭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上世纪80年代,杭州市桐庐县,就以“瑶琳仙境”独领长三角旅游市场。如今,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群来到“山水画城”桐庐,却是为了品味这里的美丽乡村,体验生活。

    桐庐乡村休闲游火爆的背后,是一幅长达“183页”的美丽乡村画卷,以及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发展之路。

    休闲乡村游“从梦想走进现实”

    在国际休闲产业协会副主席朱至珍眼里,我国已经从观光旅游时代,进入到休闲旅游时代。“而桐庐,率先让休闲乡村游,从梦想走进了现实。”

    2013年“十·一”期间,家住桐庐荻浦村的申屠成功没有料到,他开在清道光年间老房子“传经堂”里的土菜馆,一天能做近百单生意。

    他的土菜馆改自老宅,“爸妈就是在楼上厢房里结婚”。而来这里的游客,也不只“吃饭”那么简单:有人会拿出单反相机,反复拍摄房梁上的百年雕花;有人会坐在门前,一边喝茶,一边细嗅樟树的清香;有人干脆住一礼拜,白天看荻浦花海,晚上享用这里独有的红烧肉夹馒头,体验“百鼎煎香,松涛煮雪”的闲适。

    申屠成功讲起近年来的变化,难掩兴奋,“客人从上海和杭州一带来的最多,最远的来自甘肃。”

    家住桐庐环溪村的周志龙,同样对这一火爆场面始料未及。

    环溪,是写下北宋名篇《爱莲说》的周敦颐的后人聚居之地,“家家养荷花,步步有青莲”。周志龙将自家院子改成了“农家乐”,“十一假期”前来吃饭游客的车辆排到了村外,店里的十几张饭桌,也被挤得满满当当。

    这种火爆,把在芦茨村做大学生村官的章锡灿也“震住”了。2012年9月,刚被省政府批准建立的富春江(芦茨)乡村慢生活体验区,今年6月至9月,每天会吸引近万名自驾游爱好者,前来挖笋、戏水,当一两天的“周末农夫”,或者,什么都不做,到芦茨土屋里撑起阳伞,喝红酒、读书、作画兼“洗肺”……时光倒流几年,他绝对不会想到,会有人专门驱车到他们的“家门口”进行慢旅行。

    休闲旅游意味着什么?在中国农业大学生态学与工程系教授宇振荣看来,现代城市人对休闲乡村的渴望,包括田园绿色景观、无污染的生态环境、重温乡村记忆、有机健康食品、朴实的民风、适当参与体力劳动等。

    而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休闲绿皮书》透露,“十二五”时期,将是中国休闲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休闲资源70%集中在乡村。

    怎么抓住休闲旅游赋予的时代机遇,实现桐庐乡村从生态到经济,再到发展模式的“多重转型”?怎么让休闲旅游“从梦想走进现实”?这成为县委书记毛溪浩2011年到任之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美丽乡村让游客增长52%

    而今,桐庐乡村休闲游的火爆,显示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正确答案——把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资源,发展美丽经济,打造“全域旅游”,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据桐庐县旅游委员会统计,今年1至11月,桐庐已接待国内外游客820.3万人次,同比增长15.69%,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7.4亿元,同比增长17.7%;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到209.7万,同比增长52%,经营收入10949万元,同比增长58%。

    各种“同比增长”不啻一个奇迹。而桐庐乡村的改变,甚至带动了长三角地区游客出游习惯的改变。

    江苏常州春秋旅行社恽女士说,桐庐已经成为常州人最常见的旅行目的地之一,“10个人里有5个都会来桐庐”。

    浙江嘉兴米兰旅行社周丽芳则说,桐庐已是嘉兴人周末的主要出游地之一,“停留2天是非常常见的行程”。她近日前来桐庐考察,重点不再是瑶琳仙境、严子陵钓台等传统景点,而是考察桐庐乡村旅游产品的成熟度。

    同样的答案,也出现在上海新世界国际旅行社黄震宇那里。他说,上海的都市人,都很向往乡村自然的慢生活,向往乡野趣味,“休闲式旅游市场是我们将来的关注重点”。

    这一系列巨变的秘密,就蕴藏在桐庐“美丽乡村建设”之中。

    今年10月9日,在桐庐召开的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上,汪洋副总理就指出:“美丽乡村不仅要有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林茂粮丰的自然景观,还要有路畅灯明、水清塘净、村容整洁的宜居环境,这才能构成和谐宜人的田园风光。”

    在桐庐,美丽乡村建设自四年前,就已经意味着一个个具体的名词:启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用2500公里的污水管网,将全县所有183个行政村的污水“一举剿灭”;由县财政拨款雇用保洁员,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做到“村村纤尘不染”;关停100多家污染企业,“消灭不能游泳的河”,实现了富春江水连续六年 “出桐庐的水比入桐庐的水还干净”。

    “桐庐人都在做着‘返乡’的梦。2011年,我们提出了‘全域旅游’概念,以景点的要求来建设农村。现在村庄和城市公共配套服务的均衡程度是一流的。农民和居民的基本生活没差别,而农村却变成了城里人向往的居所。”桐庐县委副书记吴玉凤这样诠释。

    “问客人为什么来桐庐的乡村,他们大多会说,这里的农村‘干净、舒服、空气好,就像还没被工业化污染的童年老家’。”申屠成功说。

    这样的感受其实有着精确数据的支持:桐庐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0天以上,PM2.5浓度年均值低于35,负氧离子年平均浓度均高于6级,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乡村旅游贵在“私人定制”

    荻浦、环溪、芦茨……只是桐庐183个美丽乡村画卷的缩影。

    途牛旅游网吴文佳告诉我们,桐庐如今已是“处处是景,时时见景”,尤其是以乡村元素为主要特色的“生态、生活、生产”体验,让一大批周边城市的都市上班族流连忘返。

    “五六年前,来桐庐的客人还多是五六十岁的老年人。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学生、白领组团来这里,现今已占到我们桐庐旅游份额的80%~90%。”业和旅游网项目经理乔琦透露。

    为什么都市年轻人喜欢桐庐?

    一位曾在台湾住过半年的北京80后白领小孟,回答得颇具代表性:“桐庐没有西塘、周庄‘古’,没有杭州、义乌‘富’,但就是两个字——舒服。这里的乡村,精致中带着人情味。”在她眼里,“桐庐像极了台湾的宜兰或者彰化,可以观赏,更适合久住,‘不喧哗,自有声’。”

    乡村旅游在国内早已不是新名词。目前,全国共有8.5万个村庄开展乡村旅游,全国乡村旅游经营户超过170万家,从业人员达2600万人,其中农家乐达150万家。

    但在朱至珍看来,桐庐乡村休闲游格外吸引都市人的“秘密”,在于它能通过“对乡村既有文化的深度开发”,把简单的采摘、吃农家饭,升级为一种与时尚元素融合的个性休闲味道。

    “从旅游到旅行的转变,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桐庐县旅游委员会主任徐利民这样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解释他对休闲乡村游的理解,“大都市的工作压力和快节奏生活,容易让年轻人心灵疲惫。桐庐希望比照意大利,打造中国的‘慢城’,让中国人有一个‘一到这里,就能自然慢下来’的去处。”

    春赏花、夏亲水、秋养生、冬美食……2013年3月在桐庐开幕的第二届中国休闲乡村旅游季,也让全国很多的都市“小清新”认识了桐庐。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这是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对桐庐乡村美景的描绘。而在当今桐庐,诗画山水带、古风民俗带、产业风情带、运动休闲带、生态养生带……乡村休闲游早已摆脱粗放而整齐划一的农家乐阶段,进入了“私人定制”时代。

    在很多都市“小清新”看来,桐庐乡村的更可贵之处,还在于保留了文化传统。

    没有高高搭起的钢架舞台,没有冷艳的声光灯效,乡村歌手在红红的灯笼、矮矮的篱笆、幽幽的竹林间,在金黄的草垛上安静吟唱——这是首届中国桐庐乡村音乐节上的感人一幕。骑单车穿过田野,“三月三”到畲乡感受民俗文化,再品一杯雪水云绿茶——这是很多人在中国休闲乡村旅游季里的醉心行程。

    即使不参与任何活动,几乎百年未变的乡村老房子,已能吸引游人如织。

    “建设美丽乡村不是刷刷墙,不是把老楼拆了变成小洋房。”富春江乡村慢生活体验区中芦茨土屋的主人黄伟舜说。美丽乡村就应该是原生态的,不搞大拆大建,而是原汁原味地保留老味道,与“土”零距离。

    于是,在石舍村,被动工翻修的不是明清时候的老房子,而是它门前的路面。“我们要恢复以前的石子路。”带路的村民方师傅说。

    “休闲旅游的更深层含义,在于挖掘出游客的参与感。”桐庐民宿第一村金牛村的经营者徐向红告诉记者。即使在这个普通的村子里,游客也在农民家中用大灶台自己烧饭,自己包粽子、做米粿、煎南瓜饼。“还可以认购自留地,由农民代为管理,下次再来时,就能品尝属于自己的‘私家菜园’。”

    这一切“私人定制”,贵吗?并不贵。比如在金牛村民宿,花上不足两千元,就能悠闲地住上一个月,而且,一日三餐都有免费的当地土菜可以享用。

    桐庐的种种贴心之举,都让来自上海、杭州、南京的游客惊喜不已。明年,来桐庐的游客预计将达到1000万人次。

    “休闲乡村建设,是桐庐旅游业30多年来发展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乃至于因运而生的必然选择。桐庐的休闲乡村建设,客观上开始凝固成颇具示范意义的桐庐经验抑或桐庐模式。”朱至珍对桐庐休闲乡村游如是评价。

上一条:芦茨土屋石舍香樟营地 下一条:桐庐民宿恩典之行